目前分類:生活綜合 (2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45 

傳統組織事業的幾個問題:

1.有責任額所以有屯貨銷售壓力.(因為要考核才能領獎金.分數不夠會自己補)

志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1  


志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志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梁凱恩_創造成功奇跡的八大關鍵

v16  

志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話 v.s 壞話 … 只在一念之間 
  
 者:劉  

志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生雜音時,將插頭反過來插看看】

看電視或聽音樂時,如果帶有雜音,真是令人討厭。當您打開電源開關時,惡到「喳喳... 」雜音的話,不妨將插頭左右顛倒方向重新插入看看!您會意外地發現,雜音變小了,甚至不再有雜音乾擾。

志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逆向思考

人嘴兩張皮 正反都有理

志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05 Sat 2012 22:00
  • 決擇

u6  

人生不可免的缺憾.....如何面對呢?

 

志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sCAOZF93OimagesCA19YJT0    
 舒曼波能,宇宙能量

 

一九五四年德國物理學家舒曼(W.O.Schumann)發表一項理論,他認為距離地面約 一百英哩 的天空有一層環電離層(Ionosphere),它會隨著日光強弱發生變化,與地球表面剛好形成一個類如空穴諧振器(Cavity reson-ator) 的空間。大氣內的各種震動頻波與電波則不停地於其間到處傳播,有的愈傳愈弱,終至銷聲匿跡;有的則發生諧振而持續存在。譬如有一種波會愈走愈強,或至少強度穩定,並永遠存在不消失;當它從地球上的A點出發,環繞地球一周回到A點後,仍會與最初出發時的波步調一致(即「同步」;電學上稱之「相」),這種波就是「舒曼波」,其間的諧振情形,就是舒曼諧振(Schumannresonance)。舒曼波的波長相當於地球圓周,換算成頻率約合八~十赫茲。

志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嘉誠在大梅沙跟的演講

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資--------- 很多人會認為打工並不是投資,強烈反對這種觀念。其實打工才是最大最愚蠢的投資。

志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到別人一直有成績 一直升聘 自己組織好像還在踏步 做VEMMA往往有時候都會有時間上的緊迫感 ~

其實 我很建議大家做一次生涯規劃 ~

假如人生工作的時間 從20歲 到 60歲 退休

志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郭董給青年人的成功五部曲

2011年12月14日,《遠見》 雜誌在台中市逢甲大學校園內舉辦青年論壇,邀請到台灣第一大民營企業、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與年輕人面對面,現場擠滿了2600人,甚至講台下也擠滿了席地而坐的聽眾。這是郭台銘第二次在大學公開演講。上一次是到台大徵才,而且不對媒體開放。大型公開的演講,這算是處女秀。
這個演講看似突然,其實是為了履行對一個陌生年輕人的承諾而來。2011年12月1日鴻海高雄軟體園區動工當天,有一位台中年輕老師帶了多位學生,專程到高雄參加鴻海主辦的青年創業論壇,當場他邀請郭董到台中,郭董竟然立刻答應。只是沒想到,行程忙碌的郭台銘,竟在二個星期內就實踐了承諾。

當天進場時,郭台銘帶著招牌太陽眼鏡,氣勢十足,馬上吸引住全場目光,在場內與主持人、《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教授談笑風生。他分享與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的交往點滴,也不吝分享對成功與失敗的看法。

志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跟之前「揮別昨日的妳我」一起入手的作品,不用說理由仍在於作者是香魚子,然後封面好漂亮喲這樣。少女漫畫家在累積幾本短篇集後,才有中、長篇連載出來是很正常的事,所以我只是想說這篇仍是短篇集這樣。


熟悉的陌生人共收錄四個故事,微妙的是和前作相同,裡面有一篇很棒,然後剩下三個就介於中等和還不錯之間吧。其實故事本身對於女性的心境與轉折描寫真的很不錯(畢竟有一種人不管幾歲都還是那個樣子的感覺)只是遺憾的是這部分真的不屬於我的防守範圍,所以並沒說非常喜歡。

志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sCAOZF93O.jpg  
為了宣稱時間不會磨損情感,戀人們或許都說過類似「我永遠會像認識你的第一天那樣愛你」的話,
這本來只是一種隱喻,一種自我期許,不必當真。但如果真有人當真了,

志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壓力就是甜點,只要你能逆向觀看)

Stressed is just desserts if you can reverse..

 

志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班族10種死法1.png

上班族10種死法2.png

上班族10種死法3.png

志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志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本舉國歡騰的百年國慶,卻有一群弱勢勞工,因為九個月沒領到薪水,正蘊釀要罷工,他們是太子汽車的資深員工,今天6月份因為被積欠薪資走上街頭,沒想到三個多月過去了,薪資照樣要不到,因此從明天開始,員工打算要罷工抗議。

 

雙十國慶,舉國歡騰,但這位在太子汽車服務了21年的老員工黃先生,卻格外感傷,因為從明天開始,不知道何時才能再重新回到工作崗位。

志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青年貧窮問題持續惡化!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去年未滿三十歲的所得收入者,平均年所得僅四十二.二萬元,雖較前兩年增加,卻不如十三年前水準;三十至三十四歲及三十五至三十九歲,平均年所得分別為五十七.七萬元及六十五.六萬元,均不如十四年前水準。

根據主計處資料,所得收入者包含受雇者、自營作業者及無業家庭經濟戶長等,去年所得收入者一二六八.三萬人,平均所得收入六十一.五萬元,較前年增加一.九%,但尚未回到金融海嘯前水準,尤其年輕人所得倒退最嚴重。

去年未滿三十歲的所得收入者一八○.七萬人,平均所得收入僅四十二.二萬元,居各年齡層之末,且不如一九九八年水準;扣掉非消費支出(稅費、利息支出等)後,平均可支配所得僅三十六.六萬元,等於每月只有三萬多元。

另外,三十至三十四歲所得收入者一四二.三萬人,平均年所得五十七.七萬元;三十五至三十九歲所得收入者一三六.三萬人,平均年所得六十五.六萬元,都不如一九九七年水準。

青年延遲就業、薪水不高

主計處官員說明,二○○九年非常不景氣,所得收入大幅減少;二○一○年景氣雖回升,經濟成長率破十%,全年平均失業率五.二一%仍是史上次高,所得收入雖增加,但仍未回到金融海嘯前水準。

對於青年所得大倒退,主計處官員表示,國內高等教育日益普及,愈來愈多年輕人延遲就業,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可能才出社會不久,所以薪水不高,可能是所得收入不如以往的原因。

不過,台大經濟系兼任教授林向愷認為,年輕人之所以延遲就業,就是因為工作難找,所以只要經濟可以負擔,就繼續留在學校,國內就業機會減少,才是青年所得嚴重倒退的主因。

林向愷表示,要改善青年貧窮問題,應加強國內投資,才能創造工作機會,而且不能太過集中投資少數產業,否則創造就業機會有限,應該扶植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才是台灣經濟活力所在,能夠創造較多工作機會。



文章轉貼自:yahoo新聞



志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有一則非常有趣的報導,這位加拿大的記者是看到之前在美國有一位廣告公司的總裁級人物,那位總裁走在路上,碰到一位向她行乞的乞丐,乞丐慘呼呼的哀求她,「求求妳,求求妳,我好久沒吃飯了,我好需要『錢』,請施捨我一點點錢吧!」

這位總裁決定做個小實驗,她沒掏出銅板,而直接將她的「信用卡」送給了這位乞丐,她想觀察看看,這位乞丐會怎麼花用這筆「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呢?

猜猜看結果如何?

總裁驚訝的發現,這位乞丐拿著這張卡,買了老半天,竟才買了一罐除臭水、礦泉水和香煙,總共「才」刷了……25美元(台幣800元)。

後來,那位加拿大的記者也仿傚做了一個類似的實驗,他先準備了五張信用卡,裡面只注了50~75加幣的現金,在多倫多的市中心逛來逛去,等著有乞丐向他行乞,然後再給乞丐這個「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看看乞丐們怎麼花用?

結果:第一張卡給了一位叫Jason的流浪漢,他拿去買「麥當勞」,只花了 8.69元加幣,然後將卡片退還給他。第二張卡給了一位叫Mark的流浪漢,他花了21.64加幣(800 台幣)在一間餐館好好吃一頓,又到了販酒店買了15元的酒,還是沒有將該信用卡裡的錢全部花掉!而第三張卡給了一位叫Joanne的女乞丐,她拿了卡就再 也沒有還回來,不過,記錄顯示她也只花了24.95元在麥當勞,然後38.35元在和剛剛乞丐同一間販酒店,買了38.35元的酒!

而第四張卡,給了一位叫Al的傢伙,雖然Al將卡偷走了,但他竟然從來沒刷過!第五張卡給了女流浪漢Laurie,她花了幾乎所有的75元,但也只是拿來買食物和香煙,然後還了卡。

這些實驗的結論,已經很明顯了──顯然,雖然乞丐可能是最需要錢的,但當他們拿到了錢,卻沒辦法「花錢」,連信用卡裡面的錢都花不完,而這位記者拿著錢,甚 至不是每次都得到乞丐的歡天喜地,十個乞丐大概有五個竟然拒絕了記者的好意,告訴記者說他們過得很好,不需要他的信用卡(只需要他的「零錢」)。

最近在《經濟學人》亦寫到一則重要的研究,柏克萊加大的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他們找來115位各式各樣的志願者,先記錄下他們的背景、收入、年齡,其中有窮 人,有富人,然後請他們做了一場實驗,給他們10單位的現金,告訴他們可以將這10單位「捐」出來給他們的夥伴,或是自己保留著,結果所有115位平均每 人捐出了4.1個單位,自己留了5.9個單位,聽起來還算合理,是吧?不過,仔細再看了這115位的每一個人所給出的單位,彼此卻「相差很多」。

科學家發現,決定的重要因素在「收入」,和同年齡與同族群中比較「窮」的,竟然比那些較「富」的平均「多」捐了44%!

不信邪的科學家再對這115位志願者做了一場市調,問他們應該將收入的百分之幾捐出來作公益較好?結果,比較「窮」的這一半,平均願意捐出收入比例高達5.6%,而比較「富」的那一半,平均只願意捐出收入的2.1%!

這讓我們很自然的下一個結論:富人比較可惡,窮人比較善良!這是有道理的,但,如果將經濟學人這場實驗和剛剛那個「乞丐實驗」比對一下,或許又會有另一個更有趣的結論──

會不會反而是因為乞丐「不需要」這麼多物資,所以才會變成乞丐呢?

富人是否因為「太需要」錢,所以才會富呢?

窮人之所以窮,並非因為他們能力差,而是因為他們並「不夠需要」錢,所以才會繼續窮?

再來說另一個故事──

一兩年前還在拚命接演講的年代,有時候會突然拿很多的演講費,平時小心的存下,但有這麼一次,心想才講一小時,就拿了十幾張千元鈔票、一包厚嘟嘟的紅包在身上,夜深了,肚子餓,於是找了一間日本料理店,跑來好好的大吃一頓,我告訴自己:「沒有上限,儘管點吧!」

打 開菜單,我避免掉飯類、麵類,儘量的亂點,將所有的菜都點上來了,老闆當然很高興,快要打佯了,看到一個看起來很累像流浪漢的傢伙走進店裡,原本大概想告 訴他(也就是我)已經關門了,沒想到這位客人一坐下來就點了五人份的菜……。這五人份的菜,我沒有點白飯,拚命吃啊吃啊吃啊吃啊吃啊,最後終於要結帳了, 老闆娘說:「540元。」

蛤?

有沒有聽錯?

有點不甘情願的,從十幾張鈔票中掏出一張,心中竟然冒出一種奇特的沮喪感,
平常一頓飯一個人吃到540元真是天大的浪費!但今天我原本設想的是要好好享受吃掉3000元的樂趣,結果,我怎麼點,竟只有540元。

和乞丐實驗比對,我們驚覺,唉!難怪我們「富不起來」!因為,我們空有想富的「慾望」,卻沒有富人的「興趣」。

今天的這場消費,有幾個動作,不像富人會做的:
一、路邊隨便一間日本料理店就走進去,稱它為「三丼」好了,三井中間加一點,一輩子沒吃過真正的三井,分不出來生魚片的好壞,加一點和不加一點感覺不出差別。
二、我點的菜不可能點太多,而且還包括雞肉、茶碗蒸等,對我而言這些小東西的好吃程度可能勝過更昂貴的一些海鮮,既然要吃大餐怎麼能錯過它們呢?
三、菜一定全部吃光光,因為這樣,不可能點整桌的好菜,因此點個五盤就是上限了。

以上幾點不像富人的狀況,以至於當拿著這袋厚厚的紅包想當個富人,卻發現這個錢還不知道該怎麼花用!

有些很會理財的朋友、富有的年輕人,他們的習慣反而傾向「省小錢,花大錢」。現在才知道,那不是毅力,而是「口味」,或者就直說是「品味」了,他們平常願意 很省,是因為市井小菜不合他們的胃,那只是填飽肚子、打發時間的食物罷了,只有那些超讚餐廳的那種大盤子裡頭的一小撮的法國菜,才能打動他們的味蕾;只有 燭光和亮花花的高檔純銀餐具,才可以讓他們胃口大開!而我們這種莽夫確實也曾吃過法國菜,但總感覺那種小口的吃法,吃起來沒味道,不如一大口的楊州炒飯、 那種肉啊飯粒啊一大團含在口裡的熱呼呼的飽實感。


這個領悟,是很大的警惕~~~

我們都夢想要再變得有錢一點點,然後可以天天吃美食,譬如「三井」那種。但我吃了一次「三丼」,還不是真正的三井,卻像乞丐刷卡,怎麼刷都刷不完,我們該問自己一個問題:「喂,我真的『夠想』變有錢嗎?」

你說,當然啊!
如果現在有機會為加薪30%,難道你會拒絕嗎?最最最「無我」的人,應該也會接受,然後將那30%全都捐出去,都比留在老闆的口袋裡還好!

志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